孩子们切香蕉、磕鸡蛋,体验做美食的乐趣。 记者 杨嘉琪 摄
孩子们在托育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做美食。记者 杨嘉琪 摄
展开剩余89%20多名孩子跟着老师学习奥尔夫音乐。 记者 贺紫瑞 摄
编者按:
为切实解决职工家庭“带娃难”难题,宁夏立足实际需求,以0至3岁幼儿托育和学龄儿童托管分层服务为切入点,打造“托育+托管”双轨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照护需求。
托育
育儿上班两不误
宁夏探索用人单位办托新模式
当前,“托育难”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孩子谁来带?”这是年轻职场父母的焦虑,尤其0至3岁的幼儿,正处于“入园前的尴尬期”——幼儿园不收,老人力不从心,保姆带娃也不放心。
“专业化的托育服务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照护,同时也能让职工安心工作。”7月31日,自治区总工会女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宁夏探索用人单位办托新模式,有效破解0至3岁婴幼儿托育难题,让职场父母“带娃上班”的愿望得以实现。
据介绍,2022年,自治区总工会和卫健委联合印发《推动用人单位探索开展托育试点工作方案(试行)》,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职工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福利性托育服务。政策实施以来,全区各地积极响应,探索出多种卓有成效的托育模式。
银川景博学校工会委托专业托育机构开设“景博爱心托育班”,已为28名教职工子女提供照护服务。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委托当地幼儿园开办爱心托育班,在托婴幼儿中63%为职工子女,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育儿压力。吴忠市利通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专业机构开办卫健系统职工子女托育班,已有18名职工子女在该机构享受托育服务。
此外,政策支持也持续加码。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推动普惠托育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有关支出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工会经费适当补充。这一政策为更多单位开展托育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职场父母兼顾工作与育儿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记者 何婉蓉)
从“无人带娃”到“幼有优育”
这个单位解除教职工育儿后顾之忧
一群不到3岁的小朋友穿着厨师服、戴着厨师帽,在座位上等待发放食材,是怎样的场景?近日,记者走进银川市方角石早托中心,看到在食育课堂上,孩子们在托育教师的引导下,切香蕉、磕鸡蛋、搅拌蛋奶,想要完成“香蕉烤蛋奶”这道美食。这是一堂针对于孩子们的启智课,而这样的互动教学几乎每天都有。正因如此,入托数月,两岁多的马彬赫不仅能自己吃饭,还能够动手体验如何做美食,手眼协调和感觉统合能力大大提升,这让妈妈杨蓓十分惊喜。
作为银川景博学校的教师,“上班后娃谁来带”一度成为困扰杨蓓和周围很多同事的难题,所幸,学校工会及时发现,帮助他们解决了“带娃上班”的困境。2020年11月,银川景博学校工会在各级工会组织大力支持下,主动联系银川首家通过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托育机构——宁夏方角石早托育儿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办“景博爱心托育班”,为双职工家庭提供0至3岁幼儿托管教育服务。“上班把孩子带到早托中心,下班接孩子回家,工作时间孩子有专业托育教师照顾,我们放心多了,上班、带娃两不误。”杨蓓笑着说。
方角石早托中心执行园长梁春园告诉记者,用普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为老师们解除一些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早托中心提供了多形式的招生渠道。面对每个孩子初期的分离焦虑,托育教师们的“尊重式回应”让孩子们能更快融入这个环境中。“其实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要比我们想象的强得多。”方角石早托中心园务主任王真珍表示,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感受、沟通来确保安全,托育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天性、陪伴以及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早托中心会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几点来,在这期间需要做什么,然后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之中,“没有被欺骗”是孩子们最大的安全感,因此几乎每个孩子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都会喜欢上这个环境。
与此同时,通过五感课程、食育课程等九大照料课程以及360度保育守护措施,方角石早托中心也将照料和育儿培养充分融合,不仅陆续为28名景博教职工子女提供托育服务,也面向社会开放。
2023年,在自治区总工会的推荐下,景博学校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梁春园说:“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但身体被照顾得好,通过启智教学还能够让他们的智力得到适时开发,帮助他们培养认知和习惯,让托育阶段和幼儿园阶段能顺利衔接过渡,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幼有善育’。”(记者 杨嘉琪)
记者手记
托育之花绽放,需政企携手共育
“孩子谁来带?”的民生之问,折射出托育困境对生育意愿的压抑。在宁夏,单位托育这一创新模式,为破解0至3岁幼儿“入园前尴尬期”提供了新思路,其生命力源于对专业力量的智慧嫁接。
“生花”之钥,在于巧借专业之力。探索运用引入专业第三方托育服务模式,有效规避了单位自建托育机构在资质、资金与管理上的“硬门槛”,初步实现孩子幸福、职工安心、单位凝聚的成效。
“开花”之道,更需政策土壤与精细耕耘。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出台政策,为企业注入信心。但要让“带娃上班”从试点走向普惠,仍需政企深度协同:政府需强化规划引导,通过补贴、场地支持与刚性监管,破解单位“不愿做”的顾虑;市场则需专注专业运营,以数字技术赋能安全监管,提升服务效能。
“久开”之基,是要精准直击民生痛点。未来需更贴近需求:建立托育人才培训体系,补足专业力量短板;推广托育“延时服务”至晚8时,立足社会实情,解决双职工接送困境;推动“托幼一体化”,鼓励幼儿园向下延伸开设0至3岁托育班,盘活教育资源;同时限定普惠托育价格上限,确保服务可负担。
单位托育之花的绽放,是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专业之力共同浇灌的成果。唯有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精度,方能让这温暖人心的新模式扎下深根,从“可及的安心”迈向“优质的普惠”。(记者 何婉蓉)
托管
公益托管,孩子开心家长安心
7月17日上午,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五里湖畔社区活动室里,20多个孩子正跟着老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欢快的节奏充满整个房间。几公里外的凤仪社区,心理学老师正在给孩子上《丰富多彩的情绪》课程,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情绪。“老师,这位同学表演的是愤怒的情绪!”金凤区第十八小学二年级学生刘玖阳看着同伴做出的表情,立马猜出了相对应的情绪。
这是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工会“童梦飞扬”和“托起小太阳”托管班的假期日常,两个社区的活动室里,非洲鼓的节奏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暑假最发愁孩子没人带,工会办的托管班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刘玖阳的父亲刘彦洲告诉记者。和他一样,许多双职工家庭都面临着暑期子女的看护困扰。
今年,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工会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辖区内有大量职工家庭存在暑期子女看护难题,决定在凤仪社区和五里湖畔社区同步开设托管班。“暑假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们上班时总提心吊胆。这里有专业老师带着学习、做游戏,我们终于能安心上班了。”居民马明告诉记者。
据介绍,这两个托管班在课程设计上下足功夫,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涵盖多元领域,设有奥尔夫音乐、非洲鼓、非遗传承扎染、书法课等,同时每天安排专门时间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我们不仅要解决‘看护难’,更要让孩子们在假期有所收获。”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工会联合会副主席陈文侠说。
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托管班实行严格的签到签退制度,每个孩子都有专属接送卡。社区还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健康检查。
“最贴心的是延时托管服务。”在附近上班的王女士说,“我们经常要加班,工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特别安排了老师值班到晚上7时,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听到家长们的真诚感谢,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陈文侠表示。(记者 贺紫瑞)
“娘家人”巧解职工带娃难
暑期到来,“孩子去哪儿”成为困扰职工家长的难题。在宁夏,全区各级工会用实际行动给出暖心答案——今年新建的100个工会爱心托管班,职工子女在“娘家人”的守护下,正在收获一个安全、快乐又充实的假期。
“每天早出晚归,孩子最活跃的时候我们却在上班。”7月31日,职工何娟道出了双职工家庭的普遍困境。很多家长要么通过监控实时查看家中情况,要么将孩子反锁在家反复叮嘱“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对于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问题更为突出。他们长期在外奔波,暑假期间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缺乏监管的假期,孩子们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宁夏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多措并举推动民生服务提质升级:
自治区教育厅等六部门制定《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幼儿)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自治区总工会将托管服务作为“工会服务在身边”的品牌,积极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开办各类工会职工子女假期托管班,并推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工会组织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同级工会经费预算。连续5年在全区范围内每年打造10个自治区级工会爱心托管班,每个托管班给予3万元资金补助。同时,积极争取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工会爱心托管工作的支持,全区有19个托管班被全总授予“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并给予73.1万元专项经费补助。
“工会托管服务不仅要把孩子‘照看好’,更要让他们‘成长好’,这是职工的期盼,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自治区总工会女工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区上百个工会爱心托管班陆续开班。
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阳光社区的托管班,孩子们正在模拟法庭上“开庭审案”。这是全市第一个青少年模拟法庭。他们选取真实案例改编,让孩子们化身审判长、公诉人,在角色扮演中增强法治观念。
固原市原州区北塬街道文化巷社区的“七彩阳光公益课堂”每月推出不同主题。“孩子以前放假就玩手机,现在每天都想去托管班!”家长们欣喜地说。这种“一月一主题”的课程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银川市兴庆区工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托+管”“学+玩”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学生暑假期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公益服务,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记者 何婉蓉)
记者手记
幸福就在“托举”间
在采访暑期托管班的这些日子,最触动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瞬间,而是一种“被托住”的感觉——孩子们笑着跑跳时,家长眉眼间舒展的安心;外卖骑手送完午高峰订单后,掏出手机看孩子做手工视频时嘴角的弧度;大学生志愿者被孩子们扑上来喊“老师”时,那份有点害羞又藏不住的自豪。
这些细腻的情感,共同构成了工会“娘家人”的温暖注脚。曾经,“假期看娃难”像一道无解的算术题,算不清的是职工家长的时间与精力。如今,从政府会议室里的政策讨论,到社区活动室里的儿童笑声,宁夏用上百个爱心托管班这个具象答案,让“解题”过程有了温度。
当阳光社区托管班里那个10岁的“审判长”认真翻阅案卷时,我忽然明白:所谓“托管”,不是简单的“寄存”,而是“托”起成长的无限可能。
这背后藏着更深的启示:有生命力的民生工程,必须既接天线又接地气。“顶天”是政策的刚性保障与资金支持,“立地”则是志愿者把安全教育唱成童谣的巧思,是阿姨们为过敏娃单独开灶的体贴。这种“上接政策、下接烟火气”的贯通,才让职工敢说“真的解决了问题”。(记者 何婉蓉)
发布于:北京市启泰网-股票如何配资-最新配资官网-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